有的養殖戶花了大筆資金建設好了養豬場,購買了自動化養豬設備,但是在經過養殖生產後,發現效益不理想,這是為什麽呢?是有哪些問題造成的呢?
一、一味追求規模,缺乏通盤考慮
1、豬場料線建設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,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重,不是做擺設、做樣子的,要遵循實用的原則,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需要的地方。
2、要符合生物安全的規定,有利於疾病的預防。既要防止疾病傳入和傳出豬場,更重要的是防止疾病在豬場內傳播。
3、不能隻追求規模,並不是規模越大盈利能力就越強。同樣的管理水平,規模越大,管理的難度越大,發病率越高。
4、要有利於管理,有利於生產。
二、選址不合理
1、離居民太近:畢竟養豬可以造成空氣和噪聲的汙染,要避免與當地居民造成衝突,也要避免人員繁雜帶來的不安全因素。
2、離公路太近:道路上的運輸車輛繁雜,其中不乏運豬,特別是運輸病、死豬的車輛,還有運輸糞便的車輛,這些車輛都是潛在的傳播疾病的媒介。
3、離其他畜牧場太近:疾病的傳播途徑複雜,很多疾病可以通過空氣傳播,也可以通過蒼蠅、蚊子、鼠類、貓傳播,有時傳播途徑不明。若自動化養豬設備豬場間距離太近,疾病很容易通過各種途徑傳進豬場。